“新老人”,指20世纪60年代出生、正步入低龄老龄阶段的人群。作为受益于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代人,60后大多拥有一定的教育背景。其进入职场和社会后的人生轨迹,几乎与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同步。与传统老人相比,“新老人”的人生经历可提炼为:改革开放的青年、经济红利与PC互联的中年、资产富足与移动互联的老年。
“新老人”的出现,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和受益。这些“有钱有闲”的“新老人”,不再固守整日围着儿孙转、从儿女身上获得存在感的心态,而是积极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,主动融入互联网大潮,有更多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,专注于提高自身素质与生活质量。
作为目前我国资产持有量最多、消费潜力最大的人群,“新老人”这一庞大群体中的大多数人,都不同程度赶上了数字化发展的潮流。大批60后跨入老年行列,无疑将从许多方面刷新传统的老年、老人、老龄社会等概念,改变基于旧有的老人观念形成的养老产业和养老标准。
“新老人”普遍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,对网络的接受度较高。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较好,活到八九十岁不再是奢望。他们较早赶上了物质生活告别短缺的年代,工资性收入、财产性收入比前代普遍增加。“新老人”普遍子女较少,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买房、子女教育的大块支出,因此,经济独立的“新老人”生活质量较高,愿消费、敢消费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。
旅居养老、抱团养老、田园养老、智慧养老、社区养老……60后“新老人”们正在打破传统养老模式的藩篱,拥抱新型养老模式,对供给端提出了更高要求。